在西方眼中所願見的一個數字——中國溫室氣體排放量2019年佔全球的27%,排放量最大;美國佔11%,排行第二——中國又超越美國;說好中國争取2060年前實現碳零排放,有希望嗎?
美國榮鼎集團月初發表演算資料︰「中國的碳排放量30年來增長了兩倍多。」不過,以人均排放量方面,中國遠低於美國。有環保少女之稱,來自18歲瑞典的通貝里(Greta Thunberg)差不多同一時間配合報告,高調向中國挑機︰「除非中國徹底改變環保方針,否則我們無法解決氣候危機。」她一再強調的是「中國碳排放超過所有發達國家總和。」
Greta Thunberg Twitter 圖片
習近平去年9月在聯合國大會表示:「中國將提高國家力度,採取更有效政策和措施,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,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(零排放)。」習近平又指出,新冠疫情啟動了我們,人類需要一場自我革命,加快行程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。
一座世界工廠要熄火停工才可以「零排放」,中國可以做到嗎?中國近年全力投入智能汽車,智慧城市、AI物聯網建設,開發新能源、新材料,理論上可以大大幅減排,不過,中國過去的經濟模式是開發鄉村,建廠生產推動城市化,以GDP增長為目標,這樣的中國才可以成為目前世界第二經濟體,中國不排放,偌大一片經濟落後的地方和人口,如何爭取生活改善?西方不少人懷疑習近平開空頭支票。不過,中國未來30至50年的綠色經濟已經有了構思,請看以下的故事。
「我這次在藏區,無論是甘孜州還是昌都,跟當地幹部交流時都強調我的關注點,不同海拔高程的晝夜溫差,這種地理條件、氣候和降水,當地的物種品質跟平原之間的差別等。比如,他們生產一種葡萄酒,就是高原葡萄酒,是北緯30度的葡萄帶生產的高原葡萄,其實叫做高山葡萄,這種葡萄的糖份沉積大大高於平原地帶,因為晝夜溫差大,糖份、養份都很高。於是,海拔高度就成了它的題材,當地海拔是3411米,葡萄酒的名字就叫做3411 ,賣3411塊一瓶,走的就是高端路線。這意味著他們把空間資源變成了品牌資源,然後變成價格收益。」
這是農業經濟專家、人民大學教授溫鐵軍去年一篇報告式文章《今天的集體經濟主要不是搞生產,而是學會吃租》。吃什麼租?就是沒有製造業生產的窮鄉僻壤,珍貴的完整生態,即是內地所稱「山水田林湖草是一個完整的體系」,它們不可以被切割,不可以被拆散了隨便賣,例如把藏區大肆建廠,生態沒了,葡萄酒也不可有。
鄉村生態是經濟好資源。(新華社圖片)
「再舉個例子,福建一個沿海的灘塗,那裡最近興起了攝影產業,各地的攝影愛好者都跑到那裡去,那裡一張床一晚上是2000元,是怎麼回事?一張照片照的是一縷斜陽,灘塗上插的那種杆子和網,是潮漲潮落的時候捕獲小海鮮的,叫趕小海。過去那裡是第一產業,灘塗就是第一產業的收益,現在一下子從第一產業躍升為第三產業,攝影產業。」
中國有想像不同的生態主題是不透過煙囪賺錢的,如新疆日照成為太陽能資源,沙漠綠代變成耕地和飼養場,還有風水發電等。這都是科技加創新的綠色經濟,也是中國未來經濟的新引擎。
西方人的環境思維不外是素食、不用塑膠、少用電力等微絲細眼的事,歐洲國家一般幾百萬到最多幾千萬人口,何來有中國的綠色主題宏大想像力?一味抨擊中國還用筷子是不環保,我只可以這樣說︰「你識條鐵咩,最多咪識雙筷子」。
“Esploratore. Appassionato di bacon. Social mediaholic. Introverso. Gamer. Studente esasperatamente umile.”